第48屆中大學生報「秋毫」 中大學生報 八九民運廿九週年特刊 | Page 33

熄滅的燭光?香港六四紀念的去向 文:拂難 近年紀念六四傳統不再,參與人數持續滑落,各大專院校學生 會與六四割離。以中大學生會為例,2016年脫離支聯會另起爐 灶,舉辦聯校六四論壇,2017年發表〈六四情不再,悼念何時 了〉聲明,表明了抽身於六四討論的取態。近年六四討論的淡 化,反映經過二十九年歷史的沖刷,當年的六四論述及悼念形 式已不再適合當下香港。論述過時失效,現時香港人是該把六 四歷史在公民討論中抹去,並只留於歷史記載中?本文希望透 過反思現時六四的紀念形式,去探索改變形式的可能。 離開維園的原因─對傳統六四論述的反感 筆者覺得過往支聯會的論述有兩處顯得突兀,當然未必能完全 反映大眾意見或真實情況,在此先就個人對支聯會的六四集會 負面印象稍作解釋。一來,晚會中的六四論述是以中華民族 的身份認同作為基礎。可是,香港的教育、媒體、城市生活等 特徵明顯地與內地不同。自英殖時期累積下來的歷史和文化成 為了「香港身份」的土壤,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因而扎根成長。 回歸後,中港間的政經矛盾愈趨緊張,同時,土生土長、脫離 中國鄉土情結的香港人比例愈來愈大。我們與中國內地的「同 胞」沒什麼聯繫,新一代有些人對六四的理解從「民族最大的 災難」轉化為芸芸災難中的其中一場,不再認同香港人對中國 具有道德責任,自然減低了對六四的討論。 二來,是悼念六四的形式,以及六四集會的討論全被支聯會 及其扣連的傳統泛民政黨壟斷。從1989年司徒華臨時取消 三罷起,維園的集會淪為了泛民政黨的舞台,鮮有其他的聲 音可以加入討論,以碰撞出新的火花。2017年,「無國界社 運」在六四集會期間派發傳單亦被糾察隊阻止,大台以外的 聲音幾乎完全被排拒。台上大多只有支聯會和泛民的政治明 星,六四感覺已淪為各大泛民政黨獲取政治資源的場合。不 喜歡傳統泛民的人抗拒參與六四集會,為的是不想被泛民政 黨宣稱是其支持者。 上述觀感疊加成部分群眾離場的趨勢。六四的平反感覺不僅 扣連不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,加上對傳統泛民壟斷的批判, 好像再找不到堅持動身到維園紀念六四的原因。但是,紀念 六四仍具其重要性(有關六四的重要性,可參考上一篇文: 〈悼念年復年——六四意義在今天〉)。想紀念六四卻又不 想出席傳統的六四晚會,本文希望就著這類對六四的疑惑, 重新思考此刻紀念六四的其他方法和論述。 紀念 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