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屆中大學生報「秋毫」 CUSP April Issue 2018 | Page 29

/ 表現形式 / 傳統着名舞台劇的劇本結構往往遵循三一律 ,以少數場景所構 成,而場景轉換亦要分成不同幕演出,同時大部分劇本只會描 述一天內所發生的事,例如:曹禺的《雷雨》﹑ Arthur Miller  的《推銷員之死》都能看出三一律的影子。這類寫實主義呈現上 注重舞台、服裝細節的設計能否反映時代背景,劇場模仿現實, 令觀眾感受仿如觀察社會現況。 本劇卻呈現舞台真實的另類表現。舞台設計簡單,只有一塊呈 四十五度角斜傾的拱門狀板,板上有幾個圓孔。道具只有幾顆藍 色大石狀物及幾塊三角板。戲服不如平常衣物,全部演員均穿上 藍白色的襯衣戲服,並無多餘的飾物。 簡約而抽象的舞台空間設計,開放了更多讓觀眾想像的空間。全 劇地點不斷轉換,角色走進樹洞,卻是無限的走廊;明明在房間, 卻發現自己在月球,需要觀眾自行構想故事場景的呈現及轉換, 遊移不定的空間設定亦突破舞台劇三一律中的單一地點(Unity ▲ 形體動作與道具配合演員獨白 of place)。道具因演員的組合與表現而分別成為門、枱、櫈。 甄拔濤亦表示這種去空間的寫作方法能將空間的詮釋權交給導演 及演員,是新文本的特點之一。雖然舞台設計簡單,卻有隱喻。 例如門狀板上的孔其實代表日月星辰;而板放 下則象徵天塌下 來,呼應劇情及角色心理變化。 或許有些觀眾看《灼》時會感到一頭霧水,皆因此劇極需要觀眾 的想像力。觀眾需要打從心裡相信演員所創造 / 演示的「真實」, 從而令舞台空間變得合理。劇場的真實由觀眾共同建構,若然觀 眾不投入幻想,全劇便是作「假」了。 形體表現亦是《灼》的特別之處。演員的肢體動作時而抽搐,時 而如水般流動,表現出角色時而痕癢,時而無力,似被大勢拉扯, 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的處況。而導演聚焦於一演員時,便安排其 他演員突然轉為慢動作演出,烘托出背景失焦的感覺,被聚焦的 演員有時會兼任旁白,直接望向觀眾獨白內心所想。全劇並不重 視音樂,不如傳統舞台劇般會借罐頭音樂或音效抒發感情,觀眾 需要留意整體的劇場元素及表現了解角色感受。填滿感人的主題 曲和背景音樂的韓劇或會攢得我們熱淚盈眶。然而,我們的眼淚 ▲ 演員會移動道具,以動作和對白引導觀眾 走進不同場景,這幕是眾人在 Chris 家中相聚 是為撼動心靈的劇本而流,還是僅被旋律所刺激而滴出? 然而,不妨把觀劇當作個人的成長—我們仿佛習慣了荷里活式商 業套路,適應了如幻似真的電腦特技,漸漸忘卻了如何想像,只 / 結語 / 想要直接的感官刺激。筆者並不是要貶低佳構劇,只是觀影文化 過分統一,其實限制了藝術的可能性。大眾習慣單一劇文化,對 《灼》的內容及形式上均與傳統舞台劇全然不同,劇本隱含的喻 許多所謂「燒腦」作品避之則吉幻想有時候比直接的刺激更引人 意亦需要具思考耐性的觀眾花心思理解。當我們細意品嚐每一意 入勝,也許我們要重新學會想像。 象,思考背後喻意,欣賞不同藝術形式,會享受到觀看商業化舞    台劇難以感受的撼動青春常常被主流社會渲染為陽光耀眼,充滿 可能。不妨反思我們的青春在制度之下真的是「陽光耀眼」嗎? 文中插圖來源:香港話劇團 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