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屆中大學生報「秋毫」 CUSP April Issue 2018 | Page 24

婚 姻 制 度 以 外 的 家 庭 想 像 ── 多 元 成 家 文:拂難 當 下 的 「 改 變 」 思 想 進 路 ── 平 婚 思 潮 在美台兩地迎來同性婚姻合法化後,香港卻連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也欠缺。不少港人紛紛在 Facebook 換上彩虹頭像,同 性婚姻合法化似乎成了香港同志運動的終極目標。這種追求也在全球遍地開花。 諸多同性伴侶忠貞不渝的浪漫故事、撕心裂肺的呼喊,使我們更確信追求同性婚姻合法化──平等的婚姻制度。然而這種終 極目標卻不如我們想像中一樣美好。「同性婚姻合法化,制度就變得平等」只是個迷思。 平婚運動追求同志去污名化,並期望同性伴侶也能得到權益保障,但現時的爭取方向卻未能達到這兩個目標。 我們爭取著什麼?保守壓抑的主流婚姻 社會以主流婚姻的保守價值為框架, 把框架外的性劃分為「不 道德」的性,同志群體的性被污名化。性必須符合一對一、 男與女、帶有戀愛情感、不牽涉金錢等「純潔」的準則。而 同志群體泛指一切不符合上述規範、非主流的性群體,包括 了同性戀者、SM、多 P、約炮、性工作者等等。性小眾在定 義上就是不可進入婚姻體制,同志原本作為不受社會理解的 性小眾,亦具有自由、流動、多元的風格。 然而,平婚運動硬把異性主流婚姻的性規範搬到同性婚姻, 支持者把 LGBT 群體表現成訴求保守的一群,把爭取的理念 表現得與傳統婚姻無相異。端傳媒的一篇報導中,有一同性 戀者如此說道:「我覺得愛就是美好的,會令人開心的。我 們跟異性戀伴侶一樣,就只愛對方。 」這句很能代表近年平 婚運動常見的主調,句子中的「我們」指「我們同志群體」, 把同志整個群體都描述得和最「純正」的異性戀無異,都是 忠貞純潔。 被邊緣化的同性戀者要面對污名所帶來的壓力,渴望被主流 社會所接納,因而無可避免地模仿異性戀伴侶,而婚姻就是 其中一種模仿的體現。然而,在強調自己如何「純潔」地實 踐愛情時,對其他同志加上了「不純潔」、「污穢」的判斷, 令同志群體當中一些與主流「純潔貞忠」不相符的同性戀者 處境更受排斥。 同志運動追求去除性污名,然而以平婚運動作為爭取手段, 其實更使同志被邊緣化。要真正去污名化,並不能依靠同性 婚姻合法化,而是要思考如何令社會不會再為性劃分好壞、 潔淨污濁。 24 「家庭即婚姻」的迷思 家庭此制度牽涉到政府分配國家資源保障的考慮,然而過往只 有婚姻是唯一制度化的成家方法,同志運動希望使被排斥的人 也可進入制度,平等地得到福利及保障。然而平婚運動只是令 婚姻繼續作為唯一的成家方法。 婚姻這形式排斥了很多歷史上存有的家庭關係。現實有很多類 家庭的群體同住個案,像是上一代不少馬姐「梳起不嫁」後一 同租屋生活、互相照顧,她們之間的感情絕不比夫婦薄弱;又 例如被主流污名化、被排擠的 HIV 帶原者共同生活,同居共食 並互相扶持……宗教、友誼、興趣、同舟共濟等等浪漫戀愛以 外的感情關係把不同的人連繫一起。 婚姻作為最主流、並且是唯一制度化的成家方法,定義了何謂 家庭,使多元的家庭關係從未被視為家庭。而婚姻發展成家庭 制度的唯一方案,很大程度源於政府要促使或限制男女夫婦生 育子女。婚姻有控制人口的功能,有助實行生育管制或鼓勵生 育政策,維持國家的人力資源。理性地分析「家庭就是婚姻」 的制度,我們會發現這只是國家角度出發的功利考慮,但分配 資源不應只是按功利的原則,更應考慮平等。家庭的其他可能 性不應被扼殺,不同家庭組合也應公平地享有福利及保障。 同性婚姻運動的初衷理應是更平等的資源分配及權利的保障, 但按著此進路爭取,即使到達了終點,仍有不少家庭組合得不 到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