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异 Draft by Drama box December 2014 (中文) | Page 14

革命不是请 客吃饭,但 是也得要吃 饭的。 不过就新加坡马共的斗争史 而言,“流亡”与“错置” 的关系其实非常有意思。 马共受限于新加坡的地理 条件,无法如同“内地”一 样展开武装斗争。正如我们 被官方论述所告知的那样: 建国领袖们击败潜伏在党内 的“马共分子”,在风雨飘 摇的日子里,带领人民建立 富庶繁华的国家⋯⋯ 这无疑 也指出,1950-60 年代在新 加坡,马共其实是采取议会 政治路线的,尽管是地下形 式。 晚近几年有关新加坡左翼斗 争的学术著作陆续出版,坊 间也见到许多“我方版本” 的回忆录、口述历史以及自 传体文字,逐渐为我们拼凑 出有异于官方版本的建国历 专栏一 史。仔细观察,这些冀望于 戳破正统论述的替代叙事 (alternative narrative), 本身 也有许多歧异,其中不乏相 互矛盾的言论:当左翼以“ 不是马共”以及“没有马 共”来控诉国家行使暴力, 马共则主张他们参与了建国 工程,奉献了青春、自由甚 至生命,其中也有不少人走 上流亡之路。 新加坡马共组织向来以地下 形式进行。1960年代初, 马共为了“保干”的需要, 组织安排已曝光的地下成员 偷渡到印尼暂避,以保存实 力。当时马共有一条秘密航 道,那些被安排流亡的干部 均持有印尼签发的合法证 件,借道新印之间的海岛, 一站站辗转抵达雅加达,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