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stone Magazine | Page 50

教师面对面 中国很让我着迷, 她是那么古老, 孕育了那么多的思想…… George出生在苏格兰,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 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初三分 之一的时间, 然后把第二个三分之一的时间留在新西兰, 现在, 他来到了中 国。 2003年George从新西兰搬来天津, 在天津的一所国际学校工作, 做网 页设计, 教学生们计算机课。 “可是我很快意识到, 懂得如何运用材料对学生 来说更重要。 于是, ” George转去教学生们使用工具和制造物品。 “这也是 我教授设计课的理念——孩子们必须亲手参与制作, 他们应该学习使用工 具, 学会制作和搭建。 ”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,他们各有各 的特点,作为老师就要细心观察,然 后根据他们不同的特质,用不同的方 法启示和鼓励他们。 在天津George生活了10年。 “1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 也进步了不 少 不过有些变化让我感到惋惜。 , 比如, 滚滚的自行车流早就不复存在了 比 , 起今天拥堵的交通, 那样的场景可是更有意思呢……” 无论周遭的变化如何 翻天覆地,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烈地吸引着他。 “中国很让我着迷, 她是那 么古老, 孕育了那么多的思想……我在基督教的文化中长大, 这种文化强调 对错之间的决然因果, 可是《道德经》 不是这样说的, 它推崇平衡、 和谐的 概念, 也就是说, 凡事并非 ‘非对即错’ ——这是看待人生更为恰当的态度, 是我读老子的收获。 George在道家思想里找到了共鸣, ” 他特别推崇 《道德 经》 的第二章: ……故有无相生, 难易相成, 长短相形, 高下相倾, 音声相和, 前后相随…… 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思考成为George加入鼎石的铺垫。 “在中国, 国际学校 往往是外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, 同时纳入一些中国的内容, 但是对我来说, 这是不够的, 中国文化应该被提升到和外国文化平等的地位。 George说。 ” 鼎石致力培养拥有国际视野但不丢弃中国文化认同的 “世界公民” 这样的 , 目标与George的期待一拍即合。 “鼎石的抱负非常远大, 深深吸引了我。 我 在伦敦见到Malcolm和David的时候曾经说过, 如果这样的抱负可以实现, 鼎石一定是个神奇的地方! 现在开学了 我们开始了真实的校园生活, , 鼎石依 然坚持着当初的远大理想。 面对概念性的愿景, 人们很容易就偏离了方向, 可是这样的情况在鼎石没有发生, 鼎石没让我失望……” 我们活着, 我们工作, 其间难以把握的种种平衡才是 衡量我们成败得失的真正标尺 鼎石没让George失望, George也没有违背自己加入鼎石的初衷。 他以持 46 The Keystone Magazine 鼎石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