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stone Magazine | Page 64

教育大视野

李小平 : “ 用一颗平稳而不焦躁 的心面对传统 ”

“ 飞烟顿起 , 迷雾漫漫 , 排云驭气 , 入地升天 ……” 当喜神穿梭于静止的偶人间 , 他们有了生气 , 由偶变人 , 且被赋予了名字 —— 伶人 , 在戏里说起了故事 , 关于戏神 、 关于戏 —— 这是伶人三部曲《水袖与胭脂》的开 场白 , 一语道尽 “ 太初有道 , 道与戏同在 ” 的因缘起始 。
他 , 曾是一名京剧武生 ,“ 如小和尚般 ” 在梨园修行十余载 ; 从戏校科班出身到台北艺术大学导演系硕士 ; 从京剧演员 “ 李胜平 ” 到戏曲金字招牌导演 “ 李小平 ”; 从传统戏曲的传承到 “ 润物无声 ” 的现代情感解读 ; 他的作品看上去很传统 , 却在不经意间挑拨你的神经 , 冲击你内心的防线 …… 不经意间 , 你已被深深打动 , 于是你也成了戏的一部分 , 而这也竟是导演的 “ 设计 ” 本意 。
本期《鼎石志》教育大视野栏目特邀台湾文艺奖得主 、 台湾国光剧团知名戏曲导演李小平先生与我们聊聊他 的 “ 戏梦人生 ”, 以及传统在现代语境和生活方式下应如何自处 、 与未来共生 。
戏曲 “ 鬼才 ” 的戏梦人生 九岁习戏 ; 为了完成传统戏曲舞台的角色表达 , 曾 流下数万升汗水 , 十余年专注于传统戏曲训练完 成身体 “ 第二天性 ” 的养成 ; 二十多岁开始转向幕 后制作的领域 ; 走进大学课堂 , 研习西方现代剧场 的理念 , 再度审视自己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。 如今 , 五十二岁的他 , 返璞归真 , 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界 再次出发 , 不问传统或现代 , 无分继承或创新 , 但 求做一场好看的戏曲 , 以飨戏迷 …… 你且听 , 且看 , 且享受 。
《鼎石志》: 现在的您 , 是否还能回忆起与艺术相 逢的初印象 ? 现在回到我与艺术相识的初始点 , 在我开始学戏时 , 我并不具备认知传统的年龄 , 我觉得它本来就应该 一直在那里 , 它怎样入到骨血里 , 怎样形成一个传 统基底 , 在我脑海里并没有这样的过程 。 我现在回 想过去 , 也无从辨识哪个时刻或契机触动了我 , 引 发我走向艺术 ……
从九岁到二十岁之间 , 我就像个庙里修行的小和尚 , 心里没有一丝杂念的专注于演练各种身体功法 。 幼 年的整个养成期是来自于科班的戏曲正统教育 , 一 直到青年阶段开始对现代剧场有所涉猎 , 之后在现 代剧场的领域里面不断的被触动 , 开始从一种更当
代的人的审美观点去看待传统与古典 。 长期基于这 样的一种视角去看待传统 , 长期以这样的一种审美 观点去关注传统如何在一种不那样刻意或做作的方 式去展现出属于现代的趣味 。
二十多岁开始 , 我从表演慢慢转型往幕后制作的领 域 , 便开始重新检视这些经由训练而变为 “ 本能 ” 的惯性 , 这些对我而言再熟悉不过的事物 , 竟然开 始因为几个角度的不同而变为陌生 , 然后渐渐有了 全新的观点 。 一项非常陈旧的事物 , 在换了一个不 同的思考起点后 , 竟然变成了全新的事物 , 这是一 个相当微妙的转变过程 。 以前传统教育所给予 、 所 提供的一切都是那么合理 , 没有任何怀疑 , 但在接 触现代剧场后 , 内在对艺术的辨识性格开始有了反 叛 , 一种思辨的精神被启发了 , 而这份思辨是根源 于现代剧场在戏剧本质上所提供的脉络 。 我觉得运 用现代剧场的脉络 , 并非是刻意去区隔中 、 西文化 之间的差异 , 而是就表演艺术领域而言 , 同样用 “ 剧 场 ” 这个媒材叙事 , 其实有着对于表演法则的相同 要求 , 我姑且将之称为 “ 剧场 ” 的共通性 , 一种本 质的存在 。
《鼎石志》: 对于外界称呼您为 “ 鬼才 ”, 您有何 看法 ? 在台湾 ,“ 鬼才 ” 是对从事创意的人士的一种褒奖 。
说真心话 , 年轻的时候 , 被外界称为 “ 鬼才 ”, 开 始获得外界承认 , 还是蛮享受的 。 慢慢地 , 发现 “ 名 实不相符 ”, 会有些惭愧 。 其实 , 创作这件事有起 有伏 , 当自己没有灵感的时候 , 就会希望自己头上 的光环离自己越远越好 。 现在对这些看得很淡 , 不 以为然 。 总体来说 , 对外界的评价 , 就是经历这样 矛盾 、 继而归于平淡的过程 。
戏曲创作 : 从 “ 虚拟写意 ” 到 “ 象征内涵 ” 作为宝岛台湾戏剧界的 “ 旗手 ”—— 李小平所在的 国光剧团自创团以来 , 出品的戏剧作品在尊重戏曲 传统的基础上 , 通过不断创新 , 赋予古老的戏剧全 新的面貌 。 国光剧团出品的戏剧作品不仅在台湾掀 起经久不衰的 “ 戏剧热 ”, 更是在国际戏剧舞台屡 屡斩获艺术大奖 。
与李小平合作多年 、 国光剧团编剧王安圻曾撰文精 准地描述了李小平与众不同的戏曲导演风格 :“ 李 小平导演对剧本的解读不限于外部情节 , 指导演员 时也由内在启动其表演 , 不仅对每位演员进行人物 阐释 、 心理分析 , 并逐一个别教导由内到外 、 由情 意至形体 ( 以戏曲程式为依归 ) 的表演方法 , 将他 所掌握的剧本总体核心精神 , 提炼为视觉画面 , 要 求舞台 、 灯光 、 服装各部门共同朝此方向进行总和
62 THE KEYSTONE MAGAZ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