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stone Magazine | Page 17

别搞错 , 创新的 “ 剑之所指 ” 不是乐趣
往往 , 批判思维是创新的前奏 。 学生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批 判和消化 , 意识到自己的赞同或是不满足之后 , 便能尝试着 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了 —— 这便跨入学习的另一个层次 —— 创新 。 在鼎石 , 创新是一种意识 , 一种追求 。
鼎石为创新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。 语文课上 , 老师赞赏学生别 出心裁的写作 ; 舞蹈课上 , 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编排舞步 ; 数学课上 , 老师鼓励大家多多思考解题的方法 ; 视觉艺术课上 , 孩子们可以用颜色和材料尽情表达 ……
“ 创新 ” 有着不同的层次 , 老师们自己也不断尝试 “ 不同寻常 ” 的教学方式 , 向孩子们示范 “ 创新 ” 的真意 。 教授十年级学生《将 进酒》这首诗 , 高翃崴老师把全文打乱 , 学过这首诗的孩子 要用打乱的诗句再创作 , 没有学过的孩子要按照自己的理解 还原全诗 。 两首新《将进酒》诞生之后 , 高翃崴逐句提问 , 引导学生回顾 、 辩护自己的创作思路 , 结果这不但成为一堂 有趣的诗歌课 , 学生们还不知不觉理解了文学批判的意义 。
“ 其实 , 老师完全可以用 ‘ 讲 ’ 的形式来教我们 , 但是新颖 的方法更有吸引力 !” 谈到老师新奇的授课方式 , 中学生雷 颖怡说 。
任何一次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 , 创意总是来自真心实意的体 会 。“ 即便是艺术创作 , 也是源于生活的 。” 中学视觉艺术 课老师于爱霞说 。 关注世界 , 尽可能多地向他人学习 , 是孩 子们储备和激发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 。
孩子们有许多这样的机会 , 比如学习视觉艺术课 “ 在城市中 ” 单元 , 鼎石十年级学生和英国伯明翰的 Camp Hill School 女 校十年级学生的一次有趣互学 。 他们以 “ 记忆中的城市 ” 为 主题分别创作 , 然后互换作品 , 相互评价 。 英国学生创意 、 活泼的创作方式让鼎石的孩子很受启发 , 原来茶包 、 咖啡也 能作为颜料入画 !“ 我相信 , 我们的学生今后在创作方法上 一定会更大胆些 !” 促成这场 “ 千里对话 ” 的视觉艺术课老 师 Jenny Small 说 。
学习 , 同样需要管理
然而 , 无论批判思维还是创新 , 都不是毫无章法地 “ 信马由缰 ”。 在鼎石 ,“ 管理和规范自己的学习 ” 一直牵引着孩子们懵懂 而活跃的思维 , 让他们不至于在无边的探索中荒腔走板或是 无谓地耗费精力 。
“ 尊重学习的规律 , 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。” 于爱霞说 。 于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建立学习的策略和思路上着实下了一番 功夫 。 “ 做任何项目都有一套策略 。” 于老师说 ,“ 学生们要首先
中学生房一涵 : 来到鼎石之后 , 我的变化特 别大 …… 上课会不由自主地 认真听 , 如果提前完成了作 业还会把它再补充和完善一 下 。 之前 , 我从来不觉得自 己是那种很认真努力学习的 学生 , 现在看到自己的转变 觉得挺惊讶的 。 我跟周围的 同学讲我以前也是不爱学习 , 经常应付作业 , 他们都不信 ……
WWW . KEYSTONEACADEMY . CN 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