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ystone Magazine 第三期 | Page 16

封面故事 “不在场”的“在场” 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,最终提出多角度的解 当然,鼎石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, “中国”并非总是孩子们直接学习 决方案。 “在调查和采访中,学生们会自觉地将问题聚焦到中国,因 或体验的对象。这个时候, “中国”又在哪里呢? 为这些世界性的问题同样是当今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和急需解决的 困难。”李虹瑾说, “通过这样的探究,学生们了解了世界,也更加 “在一所IB学校里,学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固然关键,但是在自 深刻地认识了中国。” 己身处的世界中、特别是在母国及其文化背景下思考、实现这些理论 同样重要。”科学老师Amanda Narkiewicz说。她给七年级学生布 而“中国”最富戏剧性的“缺席”,当属鼎石首部戏剧作品《西游 置了一项每周一次的作业,要求他们阅读和评估科学类的新闻,借以 记》。剧中,它幻化为一种启示,挑战和鼓励着孩子们创新和接受 反思科学带来的影响,并提高英文的学术阅读和写作能力。 “其中有 新事物的勇气——观音一身蓝色纱裙,头上顶着一圈珠链;孙悟空 一篇文章是关于敦煌莫高窟毁坏问题的。学生们对科学家们介绍的 拜师学艺,教具中竟然有苹果电脑;唐僧擅长的紧箍咒不见踪影, 莫高窟的现状和建议的保护措施做出评估,也了解到中国政府是否 收服沙僧也被揉进通天河的桥段……所有这些,都不够传统,不够 足够重视莫高窟的保护......”Amanda说。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文物保 “中国”。 “实际上,对于这么多不同于传统的尝试,演员们自己都 护是科学课的主题,而“中国”作为孩子们熟悉的环境,成为帮助他 有意见。”该剧导演兼戏剧老师Chloe说, “然而鼎石艺术课程的教 们理解学科知识的情境与手段。 育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们想像没有固定形式的事物.....孩子们必须 明白,故事的讲法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!”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九年级的历史课堂上, “中国”并未直接出场, 却作为一种背景,帮助学生们理解全球性的问题。历史老师李虹瑾 并非“照单全收” 介绍,进行“世界性问题”为主题的单元学习时,学生们首先关注的 “希望鼎石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和 是当今世界广泛存在的各种问题,他们探讨问题产生的背景,针对 价值,同时也认清其中的局限和糟粕......概括来说,就是要认真扎 12 The Keystone Magazine 鼎石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