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OSS Magazine Issue 05 | Page 34

C RO S S 服務人文體驗營 要下節課更清醒,而我不需要動怒影響等會兒下課,繼續寫文章的思緒; 我讓助教協助出題、監考、打成績,省下來的時間還是可以安靜寫文章; 選擇有教學補充包的教科書,有許多投影片可以塞滿整堂課的時間,只 要教過一次後就可輕鬆備課,因為還有更傷腦筋的文章要寫;讓學生以 個別或分組輪番上台報告,若選修人數較多有可能節省至少三節以上的 備課時間,用來寫文章可能還不夠,但是仍需要知足。只是,當決定要 這麼做時良心有些許不安。 老師都這樣了,學生更是有樣學樣。有些學生昨天太晚就寢,忍不住 頻頻打哈欠或者點著頭打瞌睡,偶而忘了用手遮著張大的嘴;有些乖乖 牌學生悉哩呼嚕的聽,或者有些學生忍不住一進教師就登入 FB,當切換 成控制螢幕的瞬間就會聽到不爽呼聲;有些學生忍不住轉頭看看下課時 鐘,或者拿出其他科目的書準備下節考試;下課前「有沒有問題?」就 簡直是在浪費自己的口水,因為學生在群體中認為沉默是金,個別到講 台前來詢問卻需要一些勇氣。 教室裡出現越來越多平行線,如今建立在大學課堂中的教學模式,也就 深深烙在更多新進老師的腦海中。前半小時的課,老師看似很認真的教學, 一直劈哩啪拉的在講台上說話,卻不知道學生的一對耳朵接收多少訊號。 有些老師與學生的互動、問答,是有其他非教學性目的,而效果卻有可能 傷了學生自尊,尤其是當某位學生答錯、不知道答案時會聽到同儕們的哄 堂大笑聲(其實是嘲笑聲,也代表教師獲得在知識上的權威感),或者在 課堂製造支持老師的起鬨聲,卻沒有聽到、尊重少數學生的意見。後半小 時的課,老師眼中的學生可能是無表情(因為沒興趣或者要裝酷),學生 眼中開始透露出無奈、無趣、無聊的訊號,但就是因為 " 老師就是老師 " 而沒輒,乾脆偶而遲到或翹課,才不管老師會不會生氣。 34